想成為神奇寶貝大師嗎?
最近《精靈寶可夢》當紅,不論在哪裡都看得見寶可夢的新聞、影片、文章、動態,甚至走在路上就看見群聚抓寶的人。
我也因為好奇,在台灣開放的第一天就和妹妹一起跑出去抓抓寶可夢,邊散步邊抓了一個晚上。
不過回到自己的生活當中後,我開始想:為什麼這個遊戲會這麼火紅?
關注了新聞,隨手看了一些網路上的介紹文。
在稍微瞭解之後,我認為主要是以下這些原因:
(1) 角色可愛──
這個原因不難懂,畢竟身為8年級生,國小的時候精靈寶可夢(神奇寶貝)早就超級熱門,在小學生當中滿滿都是喜歡精靈寶可夢(神奇寶貝)的人,直到現在都還能遇見已經工作但仍然熱愛的人。
(2) 新潮的技術──
寶可夢使用的是「擴增實境」(簡稱AR)的一種技術,能夠透過手機攝影功能在現實的景色上加上動態虛擬影像,營造出寶可夢就在生活當中的感覺。
而且這項技術玩家也必須在現實生活中做出行為(出門抓寶),所以更添增現實感。
因為這主要的兩個原因結合在一起,加上剛推出的新鮮感,以及大家「童年時的夢想」得以實現,所以讓這遊戲蔚為風潮。
當然還加上台灣的媒體不斷放送相關新聞,即使原本覺得還好的人也難不好奇這遊戲在紅些什麼。
不過,《精靈寶可夢》到底好不好?
對於這個問題,無論是相關的事故新聞或是網路文章都有各種說法,當中當然也存有不少「陰謀論」。
但今天沒有要談論這個。
不論寶可夢是不是只是純粹的遊戲,又或者有什麼特殊意圖在裡面。當你想要去接觸這款遊戲,或你其實已經正在玩了,有一件事情都是必須要事先瞭解,
而遊戲介紹和前面的同意書都不會告訴你的。
那就是你不只需要在現實生活中移動,也必須「花費現實生活中的時間」。
這是很重要的事嗎?
當然囉!我們都曉得你今天花時間做「這個」,同一時間你就不能做「那個」。
你既然選擇外出慢跑,你同一時間就不能拿來讀書;邊讀書邊看電視的下場就是讀不下去。
你花時間「抓寶可夢」的那時間,當然就不能拿來專心讀書或工作囉~
就算那是休息時間好了,你也可以選擇看一本好書、和家人多相處、甚至是真的好好休息睡一覺,有很多真正「該做的事」。
鄭明析牧師,他如此教導我們:
-<去做自己該做的事>就如同「生命」。
-不論大事小事,<做自己該做的事>
就「如同在想吃的時候吃該吃的東西一般,是絕對重要且必要的事」。
此外,不論大事小事,<做自己該做的事>
就「如同幫死人辦喪事一般,是絕對重要且必要的事」。
絕對不能放著<死掉的屍體>不管,對吧?
<埋葬死掉的屍體>是「一定需要的事」。
就像這樣,你們有些事情明明是<自己該做的事>,卻沒有做而累積著,對吧?
應該要如同辦喪事一般,趕快把<自己該做的事>做完才可以。
去做該做的事,真的很重要,如果沒有在當下就去做,很多的事情就會累積起來,到最後因為需要做的事太多了而完全失去想做的心!!!
-<該做的事>一定要做才可以。
這樣才能像打掃一樣乾乾淨淨,像治療病痛一樣感到喜悅,
像埋葬過去一樣感到舒暢!
- 如果去做<該做的事>,
從那時起就會立刻產生「做事的爆發力」。
從那時起就會接著做<下一件該做的事>,所以下一件事也能做得好。
能夠做很多事情、把事情都做好的方法,就是趕快去做該做的事。這樣就能有爆發力,能夠一口氣做很多事。
- <自己該做的事>一定要「按時」去做。
- <該做的事>如果忘記又拖延,「那件事」就會死。
人「在做該做的事情時」會想著那件事,
如果不做,腦袋就會忘記,不會想著那件事。
這麼一來,就會一直在沒做的狀態下經過好幾個月,然後一兩年就那樣過去了。
每個人都有認為重要的事情,有的事情不做會後悔,有的做了反而會後悔。
如同賈伯斯(Steve Jobs)每天問自己「是不是有哪件事沒做會後悔」一般,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特質有該做的事,只取決於是否有做。